- Sep 28 Mon 2009 23:36
[第一期] 劉育忠/「台灣教育與文化觀察」的發想與「莫拉克風災」特稿
- Sep 28 Mon 2009 23:15
[第一期莫拉克風災特稿] 張書森、許嘉月/風災、創傷與同理
- Sep 28 Mon 2009 00:33
[第一期] 陳枝烈/兩種傳統捕魚方式報乎你
- Sep 28 Mon 2009 00:31
[第一期] 張盈堃/
每逢颱風過去,菜價必然大漲,這涉及到整個生產與銷售結構上的不對等,說白一點就是菜蟲從中獲利。除此之外,媒體也會同時倡導大家多買些冷凍食品來渡過颱風過後的物價高漲。記得以前在美國唸書的時候,每次暴風雪的前夕,幾乎宿舍的每個人都會衝到超市買冷凍批薩,以及各式各樣微波食品,一來不需要真正的烹調,只要用手指按下微波爐的按鈕即可,然後躺在沙發上邊看邊吃,二來價錢比起真實的素材來說,價錢相當低廉。不過,我記得當時我的主治醫師曾對我這麼說過:「Mr. Chang, Please eat real food」。在他眼裡,這些微波或冷凍食品都是垃圾食品(junk food)的表徵。
- Sep 28 Mon 2009 00:26
[第一期] 楊智穎/以社會重建觀連結八八水災與學校課程
莫拉克颱風所帶來的各種摧毀性,可説是到目前為止,二○○九年最具話題性的新聞議題,然而,我們若將「莫拉克颱風」界定為是一種論述議題,分析其所論述的疆界範疇,相關報導除了會說明此一颱風之豐沛雨量所帶來的災難,延伸去分析其造成台灣發生嚴重水災的原因,包括治水工程成效、土地過度開發,及氣候急遽變遷,同時也會探討後續災民遷村的問題,但綜觀相關的論述內容,普遍較缺乏從「學校課程」的角度去探討八八水災。